CCEH 2025第二分会场——环境化学物质的人群健康影响专题会议顺利召开
来源: 环境所网站
作者: 石婉荧
发布时间:2025-09-01

2025年8月23日,第五届中国环境与健康大会(CCEH2025)第二分会场环境化学物质的人群健康影响会议在浙江杭州雷迪森铂丽大饭店顺利召开。本会场由海南大学徐顺清教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李敬光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何美安教授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吕跃斌副研究员共同召集,汇集领域内来自各大知名院校、科研院所的长江学者、优青等资深专家和知名学者,重点交流环境化学物质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国内外前沿研究进展。

第五届中国环境与健康大会第二分会场现场

海南大学徐顺清教授介绍分会场总体设计思路
本次会议上午由南京医科大学储海燕教授、北京大学陈章健副研究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李敬光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郭欢教授共同主持。首先由徐顺清教授开场,代表召集人介绍了分会场的总体设计思路及莅临本次会议的特邀专家。随后,徐顺清教授作了《孕妇与儿童金属污染物暴露健康风险评估》的报告,介绍了通过建立覆盖城乡的出生队列,阐明金属污染物暴露所致敏感人群健康危害,首次发现低剂量钒、铊、镍暴露对敏感人群的健康风险以及孕期金属暴露与2岁儿童神经认知发育的关联。

海南大学徐顺清教授主题报告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曲广波教授作了《化学污染物的体内外转化与健康效应》的报告,介绍了基于自动化成组毒理学分析系统和高分辨质谱非靶标分析,结合实际环境样品,发现了体外环境或肠道微生物对新污染物的多种转化机制,深化了对化学品暴露及其导致的环境健康问题的认识。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曲广波教授主题报告
南京医科大学王美林教授作了《重金属暴露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研究》的报告,介绍了通过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重金属等元素的暴露水平,发现重金属铊可以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

南京医科大学王美林教授主题报告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杨晓波教授作了《环境污染物与甲状腺癌》的报告,介绍了结合本领域前沿进展基于多中心甲状腺肿瘤专病队列,采用人群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并结合体内外实验及多组学研究等方法,系统探讨多种环境污染物混合暴露与甲状腺癌发生风险的关联及其作用机制。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杨晓波教授主题报告
首先华中科技大学的何美安教授作了《农药暴露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报告,介绍了以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探究有机氯农药、拟除虫菊酯农药等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关联,并从代谢组的角度探究其潜在机制。

华中科技大学何美安教授主题报告
南京医科大学的杭栋教授作了《代谢组流行病学的最新进展与展望》的报告,介绍了基于代谢组流行病学有助于发现影响健康状况的关键事件,对于探索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进行“暴露因素-组学标志物-疾病结局”病因学推断,建立疾病发生风险预警模型的关键。

南京医科大学杭栋教授主题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田英教授作了《全氟化合物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的报告,介绍了基于我国首个全氟化合物高污染区出生队列的长期随访研究,系统评估了儿童膳食PFAS暴露风险。

上海交通大学田英教授主题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的潘奕陶教授作了《基于效应导向的新型PFAS识别及其甲状腺干扰效应》的报告,介绍了采用甲状腺受体蛋白垂钓结合非靶向筛查技术,建立基于效应导向的新型PFAS识别方法。同时基于代表性人群开展甲状腺干扰效应研究,识别敏感人群及关键PFAS类型。

上海交通大学潘奕陶教授主题报告
会议下午由滨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吕鹏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吕跃斌副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何美安教授和南京医科大学杭栋教授共同主持。首先贵州医科大学的洪峰教授作了《贵州少数民族人群慢性病研究的多维视角:环境金属暴露、膳食模式与遗传基础》的报告,介绍了基于贵州多民族聚集地世居自然人群队列研究,发现贵州少数民族人群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受到包括环境金属暴露、民族特异的膳食模式以及遗传背景在内的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

贵州医科大学洪峰教授主题报告
南京医科大学的储海燕教授作了《有机磷阻燃剂TCIPP通过诱导巨噬细胞释放组织蛋白酶K致肺纤维化的机制研究》的报告,研究揭示有机磷阻燃剂TCIPP暴露可诱导巨噬细胞释放组织蛋白酶K进而引起小鼠肺纤维化。

南京医科大学储海燕教授主题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的郭欢教授作了《苯并[a]芘暴露与多器官肿瘤发生风险的关联及机制探讨》的报告,介绍了依托东风‐同济队列设计了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胰腺癌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发现血浆BPDE-Alb加合物水平与上述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风险均呈显著的J型非线性关联。

华中科技大学郭欢教授主题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的曾强教授作了《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人群健康危害:被忽视的内分泌干扰效应》的报告,介绍了消毒副产物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可模拟或干扰激素紊乱,其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影响值得关注。

华中科技大学曾强教授主题报告
首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吕跃斌副研究员作了《环境污染物与心血管代谢效应》的报告,介绍了基于中国国家人体生物监测项目,针对重点影响人体心血管代谢功能的金属、全氟与多氟烷基化合物等环境污染物展开探索,发现血硒水平、砷的暴露可能影响成年人的血脂代谢,引起脂质代谢水平异常。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吕跃斌副研究员主题报告
武汉轻工大学的柳鑫教授作了《典型跨类内分泌干扰物联合暴露对甲状腺细胞毒性作用及其机制》的报告,系统评估了典型跨类内分泌干扰物单独及联合暴露对甲状腺细胞毒性与干扰机制。

武汉轻工大学柳鑫教授主题报告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张磊研究员作了《基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风险的优先污染物筛选及潜在机制探索》的报告,介绍了通过开展人群病例对照研究,基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风险,识别重点内分泌干扰物,并进一步探索内分泌干扰物参与甲状腺癌发生发展的潜在机制。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张磊研究员主题报告
北京大学的陈章健副研究员作了《纳米材料的环境健康风险和生物标志物研究》的报告,介绍了针对产量最高的纳米材料之一纳米二氧化钛开展了一系列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及早期健康效应生物标志物探索研究。

北京大学陈章健副研究员主题报告
与会代表与报告专家进行了多次互动,第五届中国环境与健康大会第二分会场-环境化学物质的人群健康影响专题会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撰稿:石婉荧